2024年5月13日下午15:00,由太阳成tyc122cc主办的青年学者学术讲座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A301会议室如期举行。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国家四青人才晏智锋老师受邀以“不同类型内陆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实验与模拟研究”为题开展讲座,太阳成集团王东启教授、吴电明教授、李睿研究员、李小飞研究员、赵红芳研究员、黄昆研究员和曹凯教授出席本次讲座,二三十位相关课题组同学参与了研讨,太阳成tyc122cc的姚远志研究员作会议主持。
报告主要包含3个部分:
1)华北平原农田沟渠温室气体时空变化特征及调控机制;
2)典型城市池塘水体CH4排放研究;
3)水库温室气体过程模型开发与应用。
晏智锋老师以水体是温室气体排放热点区域的研究背景切入主题。首先,通过对华北平原的河渠样点进行野外监测,得出河渠温室气体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进行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设计,分析了农田沟渠温室气体排放对施肥灌溉降雨等事件的响应以及环境因子变化对农田沟渠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探讨农田沟渠温室气体时空变化的调控机制。
随后,晏智锋老师以城市水塘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频采样结果,对城市水体中甲烷的冒泡与扩散对降雨和冻融事件的响应进行分析解释。除了野外监测和室内试验,晏智锋老师还从事机理过程模型的开发研究,为我们介绍了基于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EFDC)水库温室气体(CO2/CH4)模块的开发进展和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模拟结果的时空分布。
之后,王东启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该讲座引介了晏智锋老师在水体温室气体领域的前沿成果,对于内陆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估算具有积极的意义。晏智锋老师的精彩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晏智锋老师回答了在座师生关于全球农田沟渠的分布数据,实验设计对温室气体排放响应冻融事件的影响等问题,这一过程中呈现的诸多新思路和交流讨论激发出精彩学术火花,拓宽了这一领域更多新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随后,李小飞研究员等带着晏智锋老师参观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最后本次讲座在各位老师同学们的参观交流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