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潘峰华教授做客华东师大人文社科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分享“金融地理学前沿进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2-01浏览次数:12


20221128日下午,“太阳成集团人文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系列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潘峰华教授详细阐述了“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等新兴议题,分享了“金融地理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次讲座由太阳成集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经理滕堂伟教授主持,是经济地理学系负责组织举办的一次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学院荣休教授谷人旭老师,副经理孔翔教授,胡志丁、何金廖等研究员,殷为华、黄丽、司月芳、曹贤忠、王俊松、杨浩然、张红、郭琪、胡德等老师以及包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南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名师生参与。

 1 潘峰华教授开始作学术报告

潘峰华教授的报告围绕金融地理学,聚焦“城市与区域发展金融化”和“全球金融网络”两个前沿领域展开。首先,潘峰华教授梳理了近年来与金融地理相关的论文、专刊、著作与学术共同体,发现学界对金融地理学的重视日益增加,并认为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成为影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接下来,潘峰华教授溯源了金融化概念,并通过文献整理归纳了地方治理金融化的类型与内容,总结了“城市与区域发展金融化”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最后,潘峰华教授着重介绍了“全球金融网络”(Global Financial Network,简称GFN)这一分析框架,倡导要从全球-地方金融联系的视角去研究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发现已有研究致力于揭示企业和地方经济融入GFN的过程和影响,以及定量刻画GFN中的企业和城市/区域网络,辨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要命题。

 2 潘峰华教授介绍全球金融网络

滕堂伟教授对潘峰华教授的精彩报告和与会师生表达了感谢,简要总结了讲座内容,并阐述了自己的三点启发:一是经济地理地理学是否会产生金融转向;二是结合中国情境是否可以进一步研究生态金融化;三是在金融地理研究中是否可以引入更多的空间主体和行为主体研究,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比较研究等。参会老师与潘峰华教授就金融要素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金融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及创新地理学之间的结合点、中美金融博弈、地理学研究在企业金融行为中的局限与突破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对金融地理学的前沿领域研究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增进了大家对全球金融网络的认识,拓宽了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济地理研究视野,进一步激发了与会同学对经济地理研究的学术热情。

 3 与会师生积极互动与热烈讨论

撰写:孙涵彦

审核:滕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