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院研究生“学术面对面”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27浏览次数:341

2019年6月4日下午2点30分,城区学院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举办了研究生“学术面对面”活动,博士生林柄全同学作《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网络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主题报告,邀请滕堂伟老师作为评论人。

林柄全主要从研究假设、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实证过程与主要结论等方面进行汇报。他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以及当前研究亟待改进之处,提出了本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然后介绍了文章的数据来源,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接着,对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结构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集群间合作、产业内分工、多维邻近性、成本、本地集聚等促进集群间结网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2000年到201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网络规模在逐渐扩大。其中,研发合作子网络日趋地方化,形成了由若干个地方集群组成的社区,而采供合作子网络的社区特征呈弱化的趋势;集群网络存在于多种空间尺度上,研发合作子网络存在的空间尺度由宏观向微观尺度转变,采供合作子网络逐渐向更大的空间尺度扩张;产业内分工是集群间结网的重要因素。其中,产业内垂直分工同时促进集群间研发合作和采供合作,水平分工仅影响采供合作。研究还发现,集群间采供合作显著影响研发合作。

    最后,林柄全对所做研究进行总结:集群网络存在于多种空间尺度上,难以利用固定的空间尺度来观察集群网络。在集群间结网的影响因素上,产业内分工是集群间结网的重要因素。接着,他提出今后会将研究重点由对集群网络的时空格局、机制的分析扩展到网络效应的分析。

    围绕着林柄全同学的报告内容,与会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尤其是就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创新性以及政策含义等问题进行了互动探讨。

    滕堂伟老师对所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计量模型的优化即如何解决内生性问题;集群和集群之间发生怎样的联系,程度如何,既然本地研发很重要,为什么还要跨区域的联系?研究结论与空间粘性理论假设的关系,结论的可信度问题;企业间的互动结网与集群之间互动结网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学科特性,滕堂伟老师也就人文地理学的论文范式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范式的区别和联系、投稿环节目标杂志的选取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回答了与会研究生提出的一些相关困惑。

撰稿:陈宇奇、李语杨

摄影:陈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