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第三次“学术面对面”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0-14浏览次数:388

2019917日下午14:30,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闵行校区资环楼539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学术面对面”活动,2017级博士生李鲁奇作题为《“双十一”期间中国城市快递网络的时空结构与效率:基于时间地理学视角》的报告,学院副经理滕堂伟教授受邀评议。

李鲁奇同学报告“双十一”期间中国城市快递网络的时空结构与效率

 “双十一”作为“光棍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9年,淘宝网将其塑造为电商促销活动,命名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2017年“双十一”期间,淘宝网、天猫网成交额高达1682亿元,全天订单数达8.12亿,这对全国快递服务体系造成极大压力。“双十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传播学、经济学、物流管理等领域,而地理学界对“双十一”这类短期高强度快递流通现象关注不够。刻画“双十一”期间快递流通的时空结构与效率,将有助于把握快递系统应对短期高强度输入的反应,从而为优化快递物流空间格局、有效调整电商经营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此,李鲁奇主要借鉴时间地理学方法,以宅急送公司为主要研究案例,探讨了2017年“双十一”期间中国快递流通的时空结构与效率,首次将时间地理学引入对“双十一”这一新兴快递流通现象的分析。

李鲁奇研究发现:(1)在时空整体格局上,“双十一”期间快递流通速度较快,未出现大规模的爆仓现象;同时东部地区在快递流通量上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等地区,且向后者的扩散过程明显,而省会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明显的枢纽作用。(2)在空间结构上,各区域快递主要有两大来源:中近距离主要来自本区域内部,中长距离主要来自华东地区。这表明华东地区电商和物流发展水平较高,承担全国范围内的外向服务功能。(3)在时间结构上,“双十一”期间的快递主要为运输主导型,少数为仓储或派送主导型。其中,弱运输主导型占全部快递的73.34%,其仓储、运输、派送三环节平均耗时分别为0.5051.2520.303,表明绝大多数快递在2天左右即可完成全部配送流程。(4)在时间节奏上,取件、离开、派送三类活动时间分配的规律性受到“双十一”期间快递压力的扰动,在物流系统的高负荷运转下,各类活动在1 天内的时间分配趋于均衡,尤其是离开活动在9:0017:00之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各类活动仍保持原有的周期性,峰值所在时刻基本保持固定。(5)各节点的路径整体上呈水滴状、分段式特征,主要在1111日至20日间承受较大压力,并主要集中于各枢纽城市。同时各城市快递处理能力呈现分层特征,同网点自身级别基本一致。

同学们认真听取学术报告

滕堂伟教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并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滕老师首先肯定了此次研究的意义,其创新点在于用时间地理学方法,从时间维度来分析快递流通的时空结构与效率,建议在选取快递物流数据时应充分考虑某快递公司在“双十一”期间所占总快递行业的比例,增强案例选取的典型性、代表性的相关论证;可以进一步研究在区域内部、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物流情况以及物流与生产格局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参会同学就数据获取、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社会实践含义等问题进行了互动探讨。

撰稿:黄静

摄影:陈宇奇